Industry Watch

博彩平台观点

加快构建“专精特新”企业和高精尖产业生态体系

发布日期:2023-07-03

来源:澳门新葡京

在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过程中,北京市具有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创新平台聚集,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等产业发展优势。但与此同时,北京市在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资源要素限制明显,产业链及配套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了高精尖产业生态的构建与发展。强化“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有助于培育优质制造业企业,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进一步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群构建,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对解决北京市产业生态现存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现存问题

1.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但成果就地转化率低

北京市拥有丰富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资源,创新创业也一直高度活跃,研发投入强度长期稳居全国首位,创业投资金额约占全国三成。然而,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市输出津冀地区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流向外省市的比例不足10%,大量科研成果并未在京津冀区域就地转化,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目前难以高效应用于京津冀地区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未能对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提供有效支撑,从而难以提高区域内企业技术掌控力。

2.产业配套仍需完善,难以对企业发展形成有效支撑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京自身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使得部分配套环节缺失,产业聚集度偏低、关联性不强,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丰富的产业链条。此外,当前津冀地区在经济结构、产业层级等方面与北京还存在较大落差,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成效对北京高精尖产业链建设尚未形成有效支撑。以上原因导致北京市产业配套体系相对薄弱,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的高端制造业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如原材料、零配件、加工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普遍缺乏配套,企业新增产能或升级改造业务转型很难实现。

3.实体经济发展较缓,优质实业企业培育不足

北京市既是全国金融监管部门所在地,也是总部型金融机构聚集地,金融资源要素密集。然而,由于北京市缺乏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及对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小微企业贷款服务体系和考核办法尚未形成,丰富的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仍然较低。实体经济发展放缓也体现在企业培育方向与力度上,以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为代表的许多北京市实体企业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导致当前北京市优质实体企业不足,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的构建受到影响,且缺乏业内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因此,北京市仍需增强金融资源在实体经济领域的使用效率,通过加强培育力度,提升优质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带动优秀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聚焦打造创新链,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科技创新是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关键,培育“专精特新”应聚焦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增强行业技术掌控力,才能有效预防、化解风险隐患,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

1.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开发创新

充分利用北京市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加大政策、资金、服务保障力度,鼓励企业申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项目,对设备费、场地租金、研发投入等按不同档位提供支持。适当出台工业软件、网络安全和信创等领域新产品首试首用激励政策。此外也要深入连接整合各类技术创新链条,将创新链与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政策链等融合对接,彼此交织、互为依托,构成立体的创新系统,并以此攻克产业中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等难题,提升高精尖产业技术掌控水平。

2.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强创新联合体建设,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大企业积极开放供应链资源,进一步发挥大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外溢与引领作用。特别要依托大型科研项目或重大工程,积极组织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公司、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入,促进产业链相关企业联合攻关,牵头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成立创新联合体并进行实体化运作,进一步推动大中小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创新,着力解决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并进一步带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要合理利用并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大力培养富有创造力、冒险精神、创新思维和全球化眼光的优秀企业家团队,激励和带动企业家积极开展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创新研发,并注重颠覆性和变革性技术的创新突破。

三、着力构建服务链,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1.打造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服务链

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市场化体制机制,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真正落实市场化机制。如2021年,上海市科委为攻关技术难点,开展了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申报,涉及复杂流场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高刚度空气静压轴承及其解耦连接方式研究,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变相位对相及换相技术等14个专题,对优秀者给予资金扶持。进一步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重点支持企业自有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参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支持“小巨人”企业牵头申请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

2.进一步开放应用场景平台

推动高质量应用场景和算力平台建设、开放,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和创新产品,开展若干前瞻性、实证性、试验型的场景示范应用项目,提炼总结最佳实践案例并向社会宣传推广,满足企业成果应用转化需求。如上海市早在2016年就建立了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测试场景多元全面,2018年推出了AI应用场景建设计划,实行“揭榜挂帅”和动态发布制度,累计开放场景30个,吸引国外150余家企业、240套解决方案参赛。

3.增强社会化专业服务

结合区域定位打造有产业特点的示范平台和基地,充分发挥服务载体作用,为入驻企业汇聚专业孵化资源。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建立专业服务队伍,通过服务字典和走访助手等手段赋能企业服务。推动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全面运行,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纳入市、区两级服务包。加强建设京通APP“专精特新”服务专区,提供高效、优质、全方位的服务。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定制“专精特新”专属工具箱,与事务所、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等专业服务机构展开协作,从而为企业开展全面评估、创新、上市辅导、产品设计等多形式多种类的专项咨询服务,并通过中小企业服务券鼓励企业采购优质服务产品,对服务效果明显的平台企业给予最高扶持奖励。

四、加快活跃资本链,构建企业多元化融资通道

1.加快建立企业多元融资体系

推进北京市内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开放信贷绿色通道,并列入重点服务名录。指导银行推广“专精特新贷”,适应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指导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推出“专精特新保”,降低综合费率,实现“见贷即保”。研究探索“专精特新”项目贷、园区贷等金融服务产品创新,鼓励担保公司开展增信服务。鼓励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风险投资机构成立专项基金,对初创期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优势,鼓励企业进入证券市场,推动企业上市。

2.进一步完善产融信息共享机制

主动向各级政府投资基金传递企业股权融资需求,结合“专精特新”企业特点,整理形成产融对接手册,对相关企业进行宣贯和培训,提供专业产融咨询服务;研究制定企业投资项目评价标准,鼓励信用评级机构为企业开展高质量评级服务,提高金融机构对于企业选择的目标性和准确性。

五、推动发展数据链,加快企业数字化发展

突出“数字”驱动,把数据作为核心要素,利用北京市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软件等领域的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数据要素,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1.推动布局领先一代的数字技术

聚焦“感-传-算-用”数据链,规划布局6G未来网络、数字孪生等技术,占领数字技术高地。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积极培育量子计算技术的产业生态环境和用户市场,研发量子算法和应用软件。超前布局算法研究领域,推动可认证溯源、嵌入式人工智能、数据编织、差异化隐私等新兴前沿技术创新。超前谋划区块链,针对区块链安全性、可扩展性、高效率、隐私保护等方面,努力实现跨链协议、分布式存储、智能合约等技术攻关,创新大规模区块链算法性能技术。

2.大力推动“数字企业”数字化主体建设

通过强化数据要素配置,加快企业数字智能转型,推动数字产业孵化,培育打造一批标杆企业,形成数字经济时代的标志性产业体系。围绕硅光芯片、高端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技术创新、集群引领、价值链集成和标准创制水平。通过研究联合建立国际化开源社区,帮助企业建立自主研发开放平台,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开源项目和产业生态体系。鼓励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入股的形式和龙头企业开展协作,建立技术创新共同体,促进数据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等行业,塑造一批供需链条协同、要素动态匹配、信息开放与共享的转型标杆企业。

   作 者:谢 晓 华

更多资讯

400-6610-910